湾区人民要不要都住到珠江口去?-凯发k8手机网页

湾区人民要不要都住到珠江口去?-凯发k8手机网页

来源:中国新闻报道作者:如思发布时间:2018-05-25 09:07

作者:孙不熟 来源:城市战争

今天,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广东、天津、福建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,让自贸区这个ip进一步升级与聚焦。近期还有一则消息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细则有望近期出台,其宏伟蓝图也终于快要揭晓了。

所以,在改革开放40周年、自贸区深化改革开放、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发布的三重烘托下,关心区域经济发展的人们将迎来“珠三角时间”。

面对这种千载难逢的大机遇,每一个生活在大湾区的人,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何分享脚下这片土地的发展红利?究竟哪个城市、哪个片区、哪个地段会迎来更大的增长机遇?

简单来说就是,科技公司该去哪里安营扎寨?开发商该去哪里拿地?购房者该去哪里买房?大学生该去哪里找工作?游客该去哪里游玩?这些都是老百姓很关心的现实问题。

老实说,在规划细则出台之前,这些问题是很难回答的,但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两张人口分布示意图,也许能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参考。

did(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)是日本政府国势调查中对城市人口的定义,即每平方公里4千人以上连片的人口密集地区。日本的did人口比率可以理解成为中国所说的城镇化率,只是定义更严密一些。目前did人口比率,东京都已高达98.2%,东京大都市圈也达89%,日本全国为67.3%。

这两张图是《瞭望》周刊制作的,其来源是长期研究中国和日本大城市群发展的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、东京经济大学周牧之教授。

对比两张示意图,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,那就是两大湾区人口分布的结构性区别:

在东京湾区,大规模、高密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滨地带,并逐渐向内陆延展。事实上,东京湾的人口从江户时代以来,就呈现出向西北方向发展的趋势,原因与水源、地势等有关。

而在粤港澳湾区,海滨地带则要稀疏得多,人口主要集中在各个城市的中心城区,而这些城市的中心城区,除了深圳与香港,普遍离海滨地带比较远,未能与海洋建立充分的联系。

事实上,不唯东京湾区,在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,其海湾地带也都是人口稠密的品质生活区。 相比而言,粤港澳湾区目前还十分欠缺滨海生活区的概念,当然我们也有香港浅水湾、深圳湾这样的地方,但环珠江口湾区的大部分海滨地带仍为荒滩地带,交通与生活配套均不完善,与优质生活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。

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世界一流湾区,那我们就不仅要学习旧金山湾、纽约湾、东京湾先进的生产方式,也要学习他们先进的生活方式,最令人向往的是——我们的海湾地带能不能建设成像它们一样的高品质生活区?

人口集中到海滨地带去,有很多好处:

第一个是为人际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。珠江口是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几何中心,如果大家都住到那里去,那广州、深圳、东莞、中山、珠海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,几个城市真正是一水之隔了,就像天河与海珠的感觉,整个珠三角城市群就是一个城市了,交流起来多方便。

第二个好处是更好的生活品质,自古以来,人们都有逐水而居的本能冲动,依山傍水总让人心旷神怡,住在海湾地带肯定是比石屎森林般的中心城区更舒适。

第三个好处是有助于消解珠三角兄弟城市之间的隔阂,珠江是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图腾,有一种地理与文化上的凝聚力,大家如果都住到珠江口去,互相隔河相望、共饮一江水,还能有什么隔阂?

当然,以现在的条件来看,号召湾区人民都住到珠江口去,肯定只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想像,这里面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。

比如,珠江口大河奔腾,泥沙沉降很快,临海地区大多为淤泥与滩涂地带,城建成本比较高,而且水质较差,没有旧金山湾区那种优良的水环境,毕竟这里还不是真正的海湾,只是江河入海口。

再比如,珠江口地区整体的交通仍然是极为不便的,缺乏白云机场、广州南站这样的一级交通枢纽,如果要把珠江口湾区建设成高密度生活区,可能整个广东省的交通规划都需要深刻调整。当然,深圳机场就在珠江口,但目前的辐射能力仍然是不够的。

总体来说,随着珠三角地区步入湾区时代,人口与产业稀疏的海滨地带,应该更体面一点,这个地带我认为有很大的机遇。

中国新闻报道

上一篇:

标签
网站地图